屈曲,功能,病人,上下,必要

提問: 媽媽腿不好走不動怎么辦 問題補充: 我媽媽54歲了,是先天性單側胯關節脫位,可是我不又敢讓媽做胯關節置換手術,因為無論多好的置換材質也最多堅持10到15年,就還要再做一次大手術,根本受不了。現在我媽媽退休了,自理沒問題,前幾年還打打乒乓球,今年就打不動了,走多了腿就疼,以前我在身邊可以當媽媽拐仗,現在我嫁出去了,也不在媽媽身邊,心疼的不得了。 朋友們,你們誰知道胯關節置換手術的相關細節,60歲還能做這樣的大手術嗎?會不會高風險呢? 還有,你們誰能幫我想想有什么好辦法是不走路能運動的,做什么運動?我怕媽媽天天不運動身體越來越不好,或者走路拿什么美觀一點的東西可以支撐一下這條病腿呢?不要輪椅(我媽媽以前是教師挺注意這方面的)。 吃點什么有助于這個病?先跪謝了!2008-11-01 15:15 提高懸賞20分 医师解答: 考慮通過醫生的手術使髖關節復位。不過要有好的醫院和有經驗的醫生進行。關節置換能夠解決痛疼并保留關節的功能,為因骨關節炎而痛疼、致殘的老年人提供了一種可行的選擇。現在的人造髖關節技術已經很普及了,一個人工股骨頭能夠有20年到30年的使用壽命。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成功主要取決于三個方面,其中人工關節假體的質量占35%,手術者的技術水平占50%,術后康復及關節保養占15%。植入人工關節后如果再感染,那將是毀滅性的。人工關節順利“入駐”身體是“萬里長征的第一步”。術后2-3天疼痛較重,病人一定要休息、止痛,以后在醫生指導下逐漸開始功能鍛煉。人工關節術后只要時機合適,病人的活動范圍可以擴展。比如,可以散步、游泳、騎自行車,但跳躍、跑步等劇烈運動要盡量避免。術后人工關節脫位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。因此,術后兩個月尤其要注意,屈胯最好別超過90度,別坐低板凳或做下蹲動作,禁止蹺二郎腿。術后定期到醫院復查也很重要。術后第1、3、6、12個月分別復查一次,以后是每年復查一次。多曬太陽,適量運動,飲食注意鈣質的攝入,必要時補充鈣劑,可預防骨質疏松。平時喝牛奶就已經能夠提供足夠的鈣質了。骨頭湯喝多了不一定吸收,還會妨礙脾胃功能,如果要喝,一周一兩次即可。日常活動時注意:上下樓梯有講究,可借助樓梯扶手一步一個臺階,上下樓梯有個說法就是“上天堂”“下地獄”,指的是上臺階邁好腿,下臺階邁壞腿。關節術后正確穿襪姿勢是:坐在床上或比較高的凳子上,屈髖屈膝,膝關節稍微向小腿內側收。否則,穿襪子時將腿部外旋,用提鞋的姿勢,結果造成關節滑脫。老人需要做下蹲動作時,盡量挺直胸和腰,軀干不要過于屈曲,必要時借助周圍輔助物,如果是髖關節屈曲盡可能不超過90度。如果患者有類風濕關節炎、牛皮癬等原發病,還需要長期服藥治療,因為這些全身性的疾病會影響到關節與人體的“和平共處”。(yuan_t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sta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